3月30日,被称为网络视听领域“成果显示器”和“引领风向标”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共举办1个开幕式、1个主论坛、1个新技术和精品节目展、40余个主题论坛和发布活动、45场市民体验活动和50个放映点展映活动,展映精品作品百余部。本届大会秉承“共创、共享”理念,创新方式开门办会、整合资源,邀请兄弟部委、主流媒体、教学科研机构、网络视听企业等60余家部门单位,参与活动的指导、主办、承办、协办,吸引2000多家业界机构、近万位嘉宾深度参与,围绕推进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成果丰硕。
壮大主流舆论,引领行业发展新航向
大会开幕式上,2024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拟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通过版权共享、渠道共建推动100部多语种优秀视听节目在全球100个主流媒体播出。
29日,在由广电总局宣传司、网络视听司、媒体融合发展司指导,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四川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网络视听赋能广播电视新媒体创新传播论坛”上,展示了广电新媒体创新传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会政府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围绕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服务国家战略宣传等,聚焦网络视听在助力传统媒体开拓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深研了网络视听赋能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
强化科技赋能,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本次大会中,“AIGC”“5G”“大模型”“VR”“云计算”……一个个极具科技感的词汇不断出现在各类演讲、展览中, “科技赋能”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大会设置的新技术与精品节目特色展区,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和创新应用集中亮相。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的突破式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芒果TV展示的AIGC珍宝馆和看度展出的成都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都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内容创作者创作,不仅极大拓展了视听产品生产的想象空间,还为网络视听行业带来了质量与效率的双重变革。
除展览外,本次大会共有9场分论坛的主题与“科技赋能”直接相关。“AIGC 与数字人发展论坛”“新技术赋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论坛”“网络音频论坛——AIGC引领下的未来声音探索”“5G+AI 视频彩铃移动融媒创新论坛”等,专家学者与行业翘楚各抒己见,分析新技术下的音频、视听、媒体变革,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挑战,展望网络视听行业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未来。
深耕精品内容,树立佳作典范
精品力作是网络视听发展的根基。大会发布了广电总局2023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榜单、2024年精品扶持项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反映行业发展趋势,为行业树立精品标杆。
在28日晚举行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发布大会上,2023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名单正式揭晓。这些作品时代特色鲜明,不仅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还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发布会共有五个板块,发布了包括短视频、网络纪录片、网络直播节目、网络综艺节目、网络音频节目、网络微短剧、网络微电影、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十个类型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共160部,现场还公布了年度特别节目和优秀组织单位,深刻反映出着力引领网络视听创作方向,推动网络视听作品“质”的提升,助力精品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创作传播的目标。
在大会分论坛中,围绕微短剧创作传播,举办了3场专业论坛,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微短剧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论坛”“短视频创作与融合传播研讨会”聚焦科技加码,赋能精品创作,讨论在市场分账模式下如何忠于内容、保持精品创新。同时,大会专注对创作者的激励,“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文旅—广电合作启动仪式“短剧创作者支持计划—‘寻光创投计划’发布仪式”等活动从创作抓起、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为原创优秀作品传播提供全方位支持。在“网络视听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论坛中,与会学者、行业领军人开展了“‘技术+’为视听行业创新带来哪些可能(艺术、传统文化、新产品、国际化、新质生产力)”的圆桌对话,深入讨论了如何推动精品创作与文化传承双向奔赴。
深化行业治理,稳固清朗健康网络视听空间
如何提高治理效能,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健康、清朗,是网络视听行业共同面对的话题。本届大会从开幕式到主论坛,“行业治理”作为核心议题之一不断出现,大屏生态被反复讨论。大会针对“双治理”、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建设等总局重点工作,分别举办专门论坛,并在展览中突出展示,充分展现有关工作成果。
“大屏生态建设与OTT发展”论坛上,围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大屏生态建设问题等,介绍了过去几年来互联网电视大屏治理成果,并对下一阶段的治理目标提出了要求。2023年8月以来,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经过四个多月的合力推进,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实现“开机看直播、收费包压减50%、提升消费透明度”的目标。“双治理”工作有效促进了用户回流、收视增长。《2024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调查》显示,“双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电视用户体验感受明显提升,对互联网电视/网络盒子感到满意的用户占比达89.2%。
大会还持续关注网络视听的社会责任,“网络视听公益和社会责任论坛” 汇聚了管理部门、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和公益组织代表,共同探讨网络视听行业的公益发展与社会责任担当,强调网络视听行业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文化力量,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大会总结过去网络视听空间治理的成功经验,展望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业内专家表示,这将是视听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化、健康化发展的新起点。
加强国际传播,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本届大会按照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网络视听权威发布、成果展示、行业赋能、大众共享“四大平台”的定位,始终突出“国际性”引领,组织多场专业论坛,围绕微短剧国际传播、网络视听内容出海、城市国际传播、国际网红传播等议题展开讨论,充分表现网络视听节目接地气、传播快的特点,更好发挥网络视听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积极邀请国际嘉宾参会,在相关专业论坛进行经验分享,体现网络视听在联通内外、沟通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视听内容出海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聚焦包括MCN出海、版权出海、平台出海等模式,讨论了网络视听内容出海在发行、运营等方面的经验,推动更多好内容走出去、走得广。“微短剧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论坛”中,一线导演、编剧、制片人热议了千万分账下,微短剧该如何继续创新突破,走向国际实现更大影响力。
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议题丰富多元,涵盖科技赋能、精品创作、国际传播、媒体融合以及行业治理等多个方面,突出“权威性、引领性、国际性”,兼顾“丰富性”和“参与性”,内容丰富度、社会参与度、媒体关注度均达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大会准确把握网络微短剧快速发展并逐步呈现精品化、主流化的总体态势,举办多场微短剧相关论坛,发布多个微短剧扶持计划,着力推动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在规范化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几场以微短剧为主题的活动,现场过道挤满了解业界动态的观众,通过主管部门政策宣讲、行业主体集中研讨,进一步统一了业界思想认识,集中体现了大会的“风向标”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大会“有人气、有名气、有生气”的盛况。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