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家门口工作了30天,每天平均能挣300元。在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治沙,以工代赈这个模式真是太好了。”说起在家门口参与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呼布尔嘎查牧民巴雅日图乐得合不拢嘴。
巴雅日图工作的地点在同嘎查牧民朝鲁门家退化严重的5190亩草场上。呼布尔嘎查因气候等原因,土壤表层有浮沙,局部风蚀严重。2023年,锡林郭勒盟打响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后,在朝鲁门家严重沙化的草场上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经过治理,草场流沙整体得到有效控制。
“防沙治沙项目不但对我家的草场进行了治理,而且项目实施的3年期间,每年还按1亩地3元的标准给我管护费,在施工期间还使用我的铲车,每天给我200元使用费。这么好的政策,为我们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朝鲁门喜滋滋地说。
农牧民之所以能得到真切的实惠,是因为苏尼特右旗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过程中, 通过以工代赈模式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根据项目内容不同,他们可参与实施网围栏架设、工程固沙、人工补播等工程,通过人工、机械入股的方式获取劳务报酬,提高经济收入。
如今,锡林郭勒盟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中,通过以工代赈模式让农牧民成为治沙“主角”,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新格局。
“草原是我们的生命,能在家门口治沙,不耽误养牧,不耽误照顾家人,而且还有工资,这个事儿真好。”谈起在家门口上班带来的幸福感,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两面井嘎查牧民苏日嘎拉图开心地说,他从小就生活在牧区,像拉网围栏、补播、施肥这些活儿,是牧民们的基本技能。
锡林郭勒盟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思路,在“三北”六期工程、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当地合作社、农牧民共同实施。今年,实施项目共47.58万亩,将吸纳1000余名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政府统筹、部门实施、嘎查组织、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让农牧民承担起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责任,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记者 巴依斯古楞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