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388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三农详细

奈曼旗:小西瓜“吊”出大“钱”景

时间:2024年07月18日 15:35:25 来源:草原云   大字 小字

  夏日时分,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代筒村设施农业基地大棚内,第二茬“吊西瓜”栽植正在进行,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扎眼、栽苗、培土,每个动作都精准而娴熟,代筒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指挥着工人浇水运苗。

工人们正在大棚中进行移苗作业。

  王海龙不但是代筒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集体名下旭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吊西瓜”就是王海龙近几年引进种植的2K手掰西瓜,依托村里85亩地春秋棚,王海龙不但解锁了西瓜种植的“新姿势”,还解锁了设施农业一年种三茬的“新高度”。

  “春育椒苗夏种瓜”。这是王海龙近两年的经营“套路”。眼下,辣椒苗早已移到大田,正是到了栽植第二茬西瓜的季节。而王海龙的第一茬30亩地棚吊西瓜,已经上市。

  在一处30亩地的连栋大棚内,一个个滚圆翠绿的西瓜吊在藤蔓绿叶间,若隐若现。

大棚中的西瓜在绿叶间若隐若现。

  “这是2K手掰瓜,属于棚吊西瓜的一种,现在它的重量大约在2公斤左右,正好上市。”王海龙蹲在瓜架下,边摆弄着西瓜边说,“种瓜就得了解瓜,知道它的生长规律,懂得见叶补锌、见花补硼、见果补钙。”

  自2019年起,王海龙承包了这座30亩地的连栋棚,2K手掰瓜也种了有4年之久。而王海龙所在的东明镇素有种植沙地西瓜的传统,对于这种“吊西瓜”,在别人看来有些不划算:“那能结几个瓜,能结多大?”

  王海龙介绍,今年的瓜一亩地能出9000斤左右,整个棚区能出27万斤,产值能达到32万元。这种瓜的特点是瓜小皮薄、甜脆可口、瓤嫩多汁,走的是高端消费。

  2K手掰瓜,顾名思义,这种西瓜用手掰着吃就可以。“我给你演示一下。”王海龙说着,用手揪住瓜蒂,轻轻一掰,瓜蒂周围的瓜皮就掉了。

王海龙演示手掰2k西瓜。

  “我原来每年都从山东那边请技术员,也经常跟人家探讨,虚心学习。”为了种好这个瓜,王海龙曾以月薪1万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3年过去了,王海龙也掌握了种植技术,今年,他没有再聘请技术员,看着自己种出来的瓜,他由衷高兴。他种植的2K手掰瓜大部分销往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

  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王海龙还积极创新思路,探索新技术。“大棚当前这茬西瓜上市后,我打算组织工人尝试把西瓜藤蔓全部割除,留根培育第二茬西瓜,这样就能省下秧苗成本和人工栽种成本。”王海龙计划着二茬西瓜的种植方案,脸上洋溢着自信。

王海龙蹲在瓜棚中观察西瓜长势。

  在王海龙的大棚里,一年种三季。分别是红干椒育苗,2K手掰瓜,接着白菜、萝卜的轮作,借助大棚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种植体系,成功实现了一年多收。

  王海龙的大棚种植,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我们有 15 人在大棚长期干活,在栽苗和收果忙的时候,能有 30 多人。大棚就在村里,方便照顾家里人,农闲时大家都愿意过来打零工。”大棚工人于淑红说道。每年,王海龙的劳务费用支出高达 80 万元。他说,只要乡亲们想挣钱,每天都可以来,随时都有活儿。

工人于淑红正在大棚中挖坑插苗。

  如今,在王海龙的带领下,大棚已然成为代筒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也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农业种植。

  “我今年承包了大棚,也是跟王海龙学习种西瓜,每次来找他请教,他都是非常慷慨地向我传授经验,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那样的种植能手。”来自邻村的高树发表达着自己的愿望。

  王海龙经营的大棚,是代筒村产业发展变革的生动写照,他凭借自身的种植实践,不仅为产业的发展发挥着示范推广的效用,更为乡村产业振兴持续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鲍庆胜 实习生 白鹭)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388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