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面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服务,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落实三级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畅通重症转诊绿色通道,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做好分级分类救治,通过下沉巡诊、远程协作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发热门诊量持续下降 重症患者有两方面特点
“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高峰,为286.7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2023年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减少83.3%。”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呈现达峰后整体下降趋势,农村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
焦雅辉说,急诊情况也总体呈现达峰后持续下降趋势,“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为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万人次,较峰值时下降了28.4%”。
与此同时,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态势,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连续下降趋势。
“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焦雅辉表示,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数量仍然处于高位。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105岁,平均年龄为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89.6%;二是普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多数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建议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提升农村地区救治能力
“根据3年多的流行病学监测,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住院风险、重症风险、死亡风险比较高。”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建议对这些高风险人群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包括加强针的接种。
春节将至,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增多,增加了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焦雅辉表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要加强人员、药品、相关设备配置、转诊等方面准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识别和早转诊能力;建立监测和调度机制,动态掌握乡镇卫生院药品储备和使用情况,为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2个;在县域内建立重症患者转运专班。
对于提升农村地区新冠重症救治能力,焦雅辉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做好包括床位、设备、设施以及人员准备;二是依托已经形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所有城市三级医院分区包片,与县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三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巡回和巡诊力度,早期发现重点人群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四是建立城市和县域之间支援和转诊机制以及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