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金桂飘香,秋高气爽。今年在中秋与国庆的“双节”叠加效果下,市民出游消费的欲望强烈。10月5日,“双节”假期过半,内蒙古文旅市场依然“热”力十足。各景点以丰富的活动、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人数创新高。
记者从自治区文旅厅了解到,中秋、国庆假期第五天全区接待国内游客330.61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7.88倍,是2019年同期的1.41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2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18倍,是2019年同期的1.26倍。
据悉,中秋、国庆假期前五日我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453.43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38倍,是2019年同期的1.29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9.3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6.31倍,是2019年同期的1.12倍。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呼和浩特市将依托主题街区、网红打卡地、非遗文创等相关要素,优化组合金秋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打造文旅消费增长点,衔接昭君文化节文旅活动热潮,以“炫彩金秋漫游青城”为主题,聚焦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中部大黑河生态旅游带、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在“双节”期间推出艺术演艺、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潮玩露营、互动体验等五大主题90多项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文旅活动。同时,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文旅活动中,首次在呼和浩特上演的《昭君和亲》沉浸式街景演出备受关注。于9月29日至10月4日在玉泉区塞上老街区块连续上演六场的《昭君和亲》,是一部从室内走上实景街头的演出。该部剧目通过全体演员沿通顺门(柔远楼)、塞上老街、牌楼广场“一线三点”的方式上演了“共融”“和亲”“欢腾”三幕主题。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在散发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上演,恰与落雁昭君出塞的诸多历史细节相呼应。演出通过与游客的互动、体验、参与以及拍照打卡等方式,让前来参观打卡的市民游客,在触摸老城的根与魂中感受蓬勃向上的呼和浩特魅力。
在活动表演6天期间,玉泉区塞上老街区块累计接待游客约 91.41 万人次,旅游收入约 2795.20 万元,同比2019年接待人数增长139.29%。
鄂尔多斯推出128项文旅活动,包括中秋国风灯会、中秋国风实景演艺、国风音乐会、国风巡游、国庆百人红歌会快闪、表白祖国等系列活动。
利用节假日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是许多城市居民心目中向往的假期。秋季的呼伦贝尔,大地渐渐褪去绿装,旷野变得五彩斑斓。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赏醉人秋色,赴美景之约。
根据同程旅行联合快手本地生活发布“中秋国庆旅游热榜”,呼伦贝尔跻身全国排名前十!长假前三天(9月29日—10月1日),呼伦贝尔市接待游客45.62万,旅游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81.48%;A级景区接待游客7.8万人次,同比增长363.32%。其中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1.41万人次,莫尔格勒河景区1.31万人次,呼伦贝尔古城1.04万人次;A级景区收入250.51万元,同比增长132.59%。
此外,每年中秋节前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五角枫迎来最美观赏季节,红叶妆点着金秋草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今年五角枫文化旅游节将持续到10月12日,设置了五角枫主题摄影作品展、枫林草原博克比赛等35项活动及赛事。在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图什业图亲王府、中影制作基地、翰嘎利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主要景区开展沉浸式演出和系列旅游体验活动。
记者发现,今年“双节”假期,市民和游客们纷纷从“看景”变成了“入景”,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活动持续火爆,内蒙古的旅游市场“秋意胜春朝”。(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