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388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视野详细

北疆文化·文物说|且听铜壶叙家事

时间:2024年10月11日 09:50:18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字 小字

  阿拉善地处我国北疆,有着6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张骞出使、苏武牧羊、王维吟诗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其地域文化融合了少数民族的多元特色,形成的民族风情宛如一条绚丽多彩的绸缎,舞动在时间的长河里。

  走进阿拉善博物馆民族民俗陈列厅,展柜里一只清代錾花紫铜托壶无声地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它不仅工艺卓尔不群,而且家世显赫。

  铜器是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的重要标志。紫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是纯净的铜,又名红铜,因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紫铜”,也称“赤铜”。紫铜导热性强,因此,用紫铜壶烧水加热速度快,尤其是煮茶时,能够提升茶水的口感,使茶汤更加饱满顺滑。‌

  清錾花紫铜托壶 高8.1厘米、通长16厘米、 口径7.6厘米、底径7.3厘米。

  工匠把托壶的盖子设计成平顶礼帽样式,用一片有錾花缠枝纹的白铜片作帽顶,素白铜片把帽边包了一圈,帽腰处裹了一圈卷云纹錾花银条。

  錾耳与壶体相接处镶着花瓣形錾花白铜片。


  壶流与壶体相接处镶有桃形錾花白铜片,流口处也用錾花白铜包了一圈,托壶的圈足裹了素白铜边。

  托壶的把手学名“錾耳”,像横放着的竹节。

  紫铜延展性强,这只传统手工打造的清代錾花紫铜托壶,精湛的技艺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不仅是泡茶温酒的得力器具,更是承载一段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珍品。

  时针回拨到1984年,阿拉善盟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对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东关村、西关村、定远营古城进行走访,这只錾花紫铜托壶进入大家视线,经文物专家鉴定,为清代京城阿拉善王府用品。

  清代官员由于封爵等级不同,对府邸的建造有严格规制。在名称上,只有亲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的住所只能称“府”。高级官员的职位不论多高,其住所只能称“宅”或“第”。王府从建筑基址、基高、规模、样式、装饰,甚至几步台阶等方面,都有严格限制。

  京城阿拉善王府与恭王府毗邻,由精致的四合院和后花园组成,檐雕与廊画彩绘是牡丹、蝴蝶、飞马等图案,华丽而富贵,最初是阿宝的额驸府。阿宝是阿拉善旗第一代亲王和罗里的三儿子,9岁入皇宫,20岁娶庄亲王博果铎第三女,授和硕额驸,任御前行走。

  和罗里故世,阿宝袭阿拉善旗第二任扎萨克,携郡主福晋归旗掌政。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阿宝率骑兵随右卫将军费扬古征讨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从平逆将军延信入西藏驱逐准军护送七世达赖喇嘛入藏坐床,前后奔走西北战场达七年之久,累立军功。雍正元年(1723年),阿宝晋升多罗郡王,额驸府始称阿拉善王府。雍正七年(1729年),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再叛西北,阿宝率劲骑再次从征,叛乱平定后统兵驻防青海。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赐城定远营,雍正十年,阿宝率部回阿拉善旗,将王府迁入定远营。

  乾隆四年(1739年),阿宝病故,他的次子罗布桑多尔济被封为和硕亲王,又诏“世袭罔替”,阿拉善王府改称罗王府。清末,阿拉善旗第八代世袭亲王塔旺布鲁克札勒住在这里,罗王府改称塔王府。清朝灭亡后,塔王历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府都翎卫使、国会参议院议员等职。塔王的家教特别严,子女不但没有一人沾染恶习,而且都学有所成。

  第九代阿拉善旗亲王、第十任阿拉善旗札萨克达理札雅是塔王的长子。1925年,达理札雅19岁,在京城与光绪皇帝的弟弟爱新觉罗·载涛的次女金允诚结为伉俪,生有六女一子。达理扎雅居住塔王府后,这里又改称达王府。民国20年,即1931年,28岁的达王达理札雅离开北京,回到定远营承袭王位。新中国成立后,达理札雅曾任巴彦淖尔盟盟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等职,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民族团结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1960年,达理札雅夫妇将父亲塔旺布鲁克札勒收藏的巨著《红楼梦》孤本——蒙古王府本《石头记》,捐献给国家图书馆,成为红学研究的珍品。

  清代錾花紫铜托壶,到底是在哪个王爷手中从京城阿拉善王府被带到定远营城阿拉善王府,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它精美独特的外观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出当时工匠对色彩与材质的把握。工匠通过最简单原始的打制手法,变幻出让人惊叹的铜器造型和纹样,使原本冰冷的一块紫铜金属有了历史的温度、文化的底蕴,如同岁月的记事本,向后人讲述着主人家的故事。(本版图片由阿拉善博物馆提供)(记者 高玉璞 通讯员 王丽娟)

  【自白】

  我从繁华京城来

  □高玉璞

  我出生于清代京城的一座王府中,被主人从繁华的京城带到了大漠戈壁。王府位于恭王府的东侧,人们称罗王府、阿拉善王府。王府的主人从清代康熙朝起,与朝廷一直渊源不断。

  “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元太祖的兄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厄鲁特部居住于此。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廷将阿拉善地方划归给和罗里驻牧,授多罗贝勒爵位、札萨克(旗长)之印,命名其部为“阿拉善和硕特旗”,不设盟,自为一部,是属特别旗,直属理藩院管理。

  多罗贝勒在清朝皇室爵位十二个等级里位居第三。和罗里故世后,他的第三个儿子阿宝袭爵。阿宝幼居北京,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娶和硕格格,授和硕额驸。阿宝率兵会同西安将军至巴里坤进攻准噶尔,连连获胜,深受皇帝喜爱。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阿宝由多罗贝勒晋封为多罗郡王,爵位居十二个等级第二。阿宝去世后,他的次子罗布桑多尔济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乾隆十二年(1747年),罗布桑多尔济娶多罗公主,授多罗额驸,后来以军功晋为和硕亲王,简称罗王。和硕亲王位居清朝皇室爵位等级之首。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诏谕“世袭罔替”。

  我出生于如此显赫的家庭,打造我的工匠手艺出神入化。工匠以紫铜为原料,用看似简单的原始打制手法,将我打造成为通长16厘米、高8.1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7.3厘米的托壶。小巧的我看上去不仅是壶,更是件艺术品。工匠把我的盖子设计成平顶礼帽样式,用一片有錾花缠枝纹的白铜片作帽顶,素白铜片把帽边包了一圈,帽腰处裹了一圈卷云纹錾花银条。我的把手学名“錾耳”,像横放着的竹节。錾耳与壶体相接处镶着花瓣形錾花白铜片,壶流与壶体相接处镶有桃形錾花白铜片,流口处也用錾花白铜包了一圈。我的圈足裹了素白铜边。

  我身体上的每一朵云纹、每一片花瓣、每一条竹节,曲线流畅,弧度恰到好处,处处展示着工匠精湛的技艺。灵心胜造物,妙手夺天工,根据我的特点和出生年代,后人取名“清錾花紫铜托壶”。

  【观点】

  体现“和而不同”

  □蔡彤华

  錾花紫铜托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紫铜材质赋予了托壶高贵典雅的气质,錾花装饰寓意着和谐与美好。这种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錾花紫铜托壶所承载的錾刻工艺,是中华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錾刻艺人精湛技艺的体现。其核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更蕴含着“和”的思想,即“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先秦时期的中国曾有过著名的“和同之辩”,最终形成了中华文化崇尚“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孔子在其思想的不同层面贯注了“和而不同”的观念,在处理社会关系上,他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他提倡发现周边文明长处,提倡进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和睦。“和而不同”是中华“和”文明中极有意义和超越时空的内容。现实中,“和而不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达共存共荣。

  祖国北疆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融合的核心地带,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錾花紫铜托壶蕴含的多元文化元素,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包容性特征。儒家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里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包容品格。正是这种强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进行文化更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新阶段。

  今天,錾花紫铜托壶作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架起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虹桥,带领我们一起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同时也告诉我们,技艺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这种精神追求和传承方式,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北疆文化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作者系阿拉善博物馆研究馆员)

  【史话】

  王府历史三百年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朝廷将和罗里部按四十九旗之例,编置佐领,册封和罗里为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印,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辖境包括今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磴口县和乌海市的乌达区,简称阿拉善旗,上不设盟。从1697至1731年,锡林高勒镇境内的额肯衙门是阿拉善和硕特旗王府所在地。

  1726年,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奏请朝廷,在贺兰山以西修建兵营。1730年,兵营建成,取名“定远营”。定远营东靠贺兰山,西临腾格里沙漠,南有鹿圈山,北依营盘山,中间有巴音湖、苇湖、延福湖。传说,鹿圈山和营盘山是两条土龙,护卫着定远营。中间的湖泊如珍珠般晶莹,定远营呈“二龙戏珠”之势。

  1731年,雍正将定远营赐予多罗郡王阿宝。1732年,阿宝将王府由紫泥湖(今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镇境内)迁至定远营,并在定远营修建王府。王府坐落于定远营城东南,官署、住房由东、中、西三部分构成,每部分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互相融会贯通,后院为王府花园。整个建筑群依山取势、高低错落、雕梁画栋、回廊曲径,为典型的明清北京式四合院建筑群体和颐和园园林风格,融合了多民族建筑特色。

  阿宝去世后,他的次子罗布桑多尔济袭位。罗布桑多尔济被晋封为和硕亲王后,又得诏命“世袭罔替”。阿拉善旗从第一代旗王和罗里起,共世袭九代十王,最后一位王爷是达理札雅。

  达理札雅在京城阿拉善王府出生、长大,生活习惯完全趋于城市化,平时讲话以汉语为主。1931年,28岁的达理札雅就任阿拉善旗札萨克。他的福晋是爱新觉罗·载涛之女金允诚。身为福晋的金允诚,1932年在阿拉善王府创办阿拉善和硕特旗定远营小学,1937年又创办了阿拉善和硕特旗定远营女子小学。金允诚为阿拉善地区的教育、卫生、妇女、儿童等工作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王丽娟 供稿)(支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388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