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大力宣传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经验,从今日起,本报开设“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报道我区各地在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呈现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小康故事,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带领读者朋友们走进美丽乡村,体验幸福小康!
本报讯(记者 张鑫 通讯员 白玉亮)“产业找对头,小康有奔头。”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七月的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已进入最美季节,也到了黑木耳采摘的最佳时节。阿尔本格勒镇珠日根嘎查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黑木耳种植基地里,大棚整齐排列,走进大棚中,映入眼帘的是木耳菌棒从棚顶垂直而下、排列有序,并且,每个菌棒上都结满了肉嘟嘟、鲜嫩肉厚的黑木耳,一片丰收景象,蔚为壮观。
日前,珠日根嘎查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农户们快速熟练的采摘着成熟的黑木耳,今年的木耳收成好,每个菌棒上产出的1.5两木耳,与去年相比提升约0.2两。现在收购的价格相较于去年提升了2元,当下已经采摘第二茬,今年还能采摘两茬,大家干劲十足。
53岁的珠日根嘎查村民王顺一边采摘木耳,一边笑着说:“这可是我家的‘致富耳’,一个菌棒能出1.2两的黑木耳,只有精心采摘和打理,才能卖出好价钱。”去年王顺一家种了一栋大棚挂袋木耳,效益不错,加上合作社务工收入超过了9万元,今年他又种了2万棒挂袋黑木耳,大棚内挂袋的黑木耳肥厚鲜嫩,木耳产量高品质好,这让王顺的信心更足了。
“种木耳利润高,尤其是改用挂袋技术以后,去掉成本,2万棒木耳比地摆木耳能多赚1万多元。今年木耳长势比去年还好,现在真是越干越有劲,越做越有奔头了!”每天穿梭于家中和大棚之间的王顺喜滋滋地说。
“现在既在合作社打工,又自己种植黑木耳的户数已经达到50余户,在合作社人年均工资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瑞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和平说,眼下在阿尔本格勒镇,除了种地和搞养殖,很多当地老百姓都掌握了这一新的致富技能——种植黑木耳。
阿尔本格勒镇拥有丰富的柞树资源,用柞树培育出来的菌棒既干净又绿色无污染,在木耳生长过程中,只需按时浇水,不需要其它任何辅助材料,出产的木耳产量高、品质好,口感上优于其它木耳,与野生木耳味道相似。
小木耳,大产业。2020年,合作社种植了30栋大棚挂袋黑木耳,带动了阿尔本格勒镇464户1198人平均增收2800元。合作社每年为1200人增加300万元的劳务收入。今年合作社又扩建20栋大棚,共栽植木耳90万棒。小菌棒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不仅辐射带动着扎赉特旗1300多脱贫户稳定增收,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了动力,提供了产业支撑。
日子好了,心里好美。村民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让自己的日子富足起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