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实习生 李嘉琪
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民企发展的一大软肋。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企相比,民企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长期处于“企业不关心、员工不感冒”的尴尬境地。
今年我区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创新职称评价标准,保障民企专技人才职称评审享有平等待遇。人社部门通过驻厂设点、建立代办机构、入驻办事大厅等方式建立兜底机制,确保民企专技人员平等参加职称评审。同时,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 5 年或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 8年、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 12 年的专技人才,符合相应业绩成果条件,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职称。
此举为民企专技人才职称评审开辟了“绿色通道”,有效地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此外,我区对“专精特新”“制造业冠军”企业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弱化学历、任职年限、论文等要求,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得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这就明确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的思想观念,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职称的要义在于“与职相称”,评价与使用不能“两张皮”。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技能人才水平如何,用人企业最有发言权,也应有权评价和激励技能人才。
改革的一小步,往往推动社会前进一大步。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渠道要用好,关键在于要放得开,同时还要管得住。坚持注重实绩、有序扩大评审领域,让更多新业态从业者及新阶层人员也能评上职称,更多民营企业有奔头,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这不仅关乎社会公平,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