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一家亲,我们要做中华好儿孙,血脉相连心连心。”12月1日,记者在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看到,“56个民族是一家”班会课、“百年追梦复兴中华”道德与法治课、葫芦丝演奏“龙的传人”艺术课等思政课堂正在干净整洁的教学楼里有序举办,“小石榴籽宣讲队”的队员们身着各民族服饰,为前来参观的家长们讲解民族团结小故事,引来阵阵掌声。
这段时间,不光是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在东河区各所学校,一面面图文并茂的墙体彩绘、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一堂堂内容丰富的文化课程,正在为孩子们种下颗颗民族团结“金种子”,弘扬了心手相连民族情,培育了中华民族爱国情……全区各族师生亲如一家、共同成长,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格外浓厚。
近年来,东河区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思路、新方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教育教学高度融合,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民族和谐的促进者、民族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用心用情推动民族团结进校园,让幸福之花开满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公园路小学,四年级5班的教室里,一堂中华经典诵读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在老师的示范下诵读爱国主义诗词。与此同时,包铁一幼大班的小朋友们也拿起画笔,对照描本描绘着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俗,感受各民族的特点与文化。
“中华经典诵读课让我对诗词、文学、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加深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公园路小学四年级5班学生曲彦丞高兴地说。
晚上,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铁西小学,这里举办的民族团结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内容多样、精彩纷呈,老师学生们一起准备的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纷纷登台亮相。他们用歌舞等方式表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感情,学生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心中。
经典诵读、绘画书法、文艺演出……一堂堂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正激发着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聚焦课堂教学,东河区各学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让广大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独特的思想价值和人文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在包头二十四中学,统编教材的教研活动引发老师们热烈讨论,大家从学科设计、课程安排等方面认真研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不断创新授课方式,全面体现各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共同底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以教材为蓝本,立足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提高学生们从历史中感悟文化、学习经验、汲取力量的核心素养,增进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认同感。”包头二十四中学历史老师李颖娜在教研活动中深受启发。
东河区近年来深入宣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组织安排各学校全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各中小学通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实践活动、讲述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学习一个典型模范、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等“九个一”活动,有效促进各族学生在学习中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民族团结之花开满校园。 (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杨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