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弘扬蒙古马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起向“绿”系列报道之二十八:防沙治沙 因地制宜

时间:2024年01月16日 11:19:57 来源:内蒙古商报  原创 大字 小字

  本报记者 张鑫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防沙治沙,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沙则沙,遵循科学规律。

  阿拉善盟苏海图嘎查多年来在国家鼓励和政府支持下初步尝试着种植梭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把沙漠生态劣势变为资源优势,依托以梭梭林等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因地制宜着力培育肉苁蓉、锁阳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

  为了做大做强梭梭、苁蓉产业,实现治沙致富双赢,自2008年起,阿拉善左旗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农牧民种植梭梭的优惠政策,梭梭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且接种肉苁蓉达到一定规模的农牧民,给予每亩90元的补贴,2010年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16年该标准更是提高到200元,同时要求对梭梭林管护3年。此外,接种肉苁蓉还给予一定补贴。

  沙海生金,特色沙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苏海图嘎查共种植梭梭林近45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近25万亩,作为阿拉善盟最早开始推行人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地方,已经初步形成了生态特色产业稳定发展格局,带动了众多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发展特色沙产业,还是一条既致富又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路。为将当地丰富的肉苁蓉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延伸产业链条,该嘎查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商标开拓市场,同时积极探索 “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为嘎查牧民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方式,直接和间接从事生态沙生产业的农牧民人数不断提升,人均年收入3万元至5万元,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