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王丰
如何将“不毛之地”变为“发展沃土”,是摆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防沙治沙超过3000万亩,日均治沙超过2万亩,跑出了防沙治沙的“加速度”。
内蒙古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建设和防沙治沙项目,并通过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全区规划,到2030年,“一体化工程”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沙漠增绿,资源增值……这就是内蒙古在防沙治沙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内蒙古重点治理区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巨大成就表明,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防沙治沙道路。
目前,内蒙古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治理重点,方能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走好新时代防沙治沙路,不仅是促进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选择。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应在科学技术、社会参与及区域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有效遏制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为把祖国北疆这道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