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388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强信心·走进百企|七秩荣光老包钢向新而生

时间:2024年10月15日 09:55:56 来源:新华网   大字 小字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记者贺书琛)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草原上钢铁巨龙抖擞脊梁,昂首腾越70载。时间拨回1954年,戈壁草甸之上,一座钢铁工厂从图纸跃出。全国各地青年响应号召,奔赴这片热土,拉开“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序幕。

  经历三代人肩踵相接,草原上这条钢铁巨龙奔腾不息。如今,包头钢铁集团建成投产全球最大的稀土绿色冶炼分离升级改造项目,完成钢铁产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资源高效率回收和高质化利用关键实现技术突破。七秩荣光照耀下的包钢集团,正以崭新面目奋勇前行。

  从“一铁炉”到“百种钢”

  走进包头市钢铁集团炼钢厂制钢三部,44岁的孙承碧绕着9号转炉,向徒弟介绍数据化管理技术。26年来,他从炉前工到炉长,从首席技能大师到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承碧说,他和这炼钢炉的缘分,还得从爷爷那说起。

  70年前,抗美援朝回来的孙兆久复员到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作,他得知国家正在筹建的包头钢铁厂急缺人力,毅然报名和8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一起奔赴戈壁滩,投身包钢建设。1959年9月26日,在孙兆久和众多工友努力下,包钢1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金色铁水。

  1975年,孙兆久的儿子孙家敏结束知青生活,进入中国二冶机电公司工作。1992年,包钢开始筹建建厂以来容量最大、应用技术最为先进的现代化高炉——4号高炉。孙家敏与中国二治10多个单位的职工接下任务,负责高炉计算机编程和电气安装调试工作,历时28个月的鏖战,4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4号高炉在19年服役时间里,共计产铁2742万吨,成为包钢历史上有名的功勋炉。

  1998年,孙承碧进入包钢炼钢厂工作,爷爷孙兆久和父亲孙家敏的嘱托萦绕耳畔:“一个人打不得几根钉,要接续奋斗,要团结一致。”

  孙承碧和几代接续奋斗的包钢职工心系一处,发扬“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精神,将70年前的“一铁炉”建成了能够生产“百种钢”的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今天的包钢,具备1750万吨铁、钢、材配套能力,拥有“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线的生产格局,可生产高速钢轨、石油套管、汽车钢以及特色“稀土钢”等百余种钢材。

  根繁叶茂 向新而生

  我国首支每米60公斤钢轨、首支每米75公斤钢轨、首支轻型薄壁大型工字钢、首支直径244.5毫米大口径国产石油套管……包钢的发展,从在顽石与炉火的激烈碰撞中开始。

  与铁同源共生的稀土,也逐渐成为包钢的主角。从1959年12月试炼成功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到形成稀土选矿、湿法冶金、火法冶金、永磁材料四大领域主流工业化技术。包钢的稀土产业,实现了从追赶到跨越、领跑的发展,如今在国际市场举足轻重。

  自投产以来,包钢累计产钢超3亿吨、实现利税约1300亿元。如今,包钢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

  钢铁和稀土产业是包钢的“根”,资源及综合利用、现代物流、煤焦化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及生产生活服务等新兴产业是包钢繁荣起来的“树干枝叶”。

  走进全国劳模、国家级技能大师邢岗的工作室,他正专注于研究煤塔布料机远程控制和脱硫废液回收的智能化改造项目。“项目改造后,可以让职工减少危险、繁重、重复的劳动。”邢岗说。1994年他从包钢技校毕业,被分配到焦化厂工作,干过皮带修理,做过电工,还考入大学深造学习计算机。一路走来,他的笔记本满满当当,不胜其数。如今,邢岗已成为领军专家,多年来为推动煤焦化工产业智能化发展作出贡献。

  邢岗只是缩影,很多像他一样的基层工人通过学习投身新兴产业,推动包钢“枝繁叶茂”。 “包钢把创新和人才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介绍。近年来,包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通过柔性引才、人才飞地等方式创新引才,着力培养企业内部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自治区级平台32个、院士工作站4个,与70余个院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当前,包钢建成工业互联网数据运营中心、非煤“矿山云”、智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化项目,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白云鄂博铁矿落地全球首个基于5G网络大型运矿汽车无人驾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智慧矿山建设行业领先;投用西北地区首个无人化“智能仓库”、首个四向车型智慧立体库、首创稀土自动出金属机器人,打造黑灯工厂、黑灯仓库工业景观,通过持续深耕“工业化+数智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植入“智慧芯片”。

  新质发展 逐绿前行

  “80后”青年崔建国是包钢首席技术专家,他经常待在实验室里,对着各样颜色的试剂瓶和实验数据思考。2010年开始,他不停琢磨一件事:“变废为宝”。

  稀土在开采、冶炼和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不进行科学处理,会污染环境、危害生命健康。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变废为宝”,既降低成本,又可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是学界难点,需要系统性科研攻关。”崔建国带领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稀土矿伴生的氟、磷、硅等有价资源提取和功能化开发。“经过对开采提取工艺改进,放射性废渣减少90%以上,尾气和废水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崔建国介绍,下一步他还打算深挖提取矿物中微量的铌、钪、钍等战略性矿产资源。

  这是包钢践行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全面转型发展的写照。近年来,包钢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广环保技术,推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迭代升级,布局行业首个碳捕捉全产业链示范工程,打造全球首套碳化钢铁渣综合利用基地,全面完成钢铁工序超低排放改造,为钢铁行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减碳并行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方案。

  包钢推进清洁绿色生产,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协同防治,全链条、全流程贯彻绿色理念。今年以来,包钢1至7月吨钢综合能耗633.14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3.94立方米,同比下降2.28%和8.37%。企业推进内部能源系统专业化整合,今年以来累计发电3000万千瓦时,自发自用新能源电量同比翻番。

  目前,包钢建成投产全球最大的稀土绿色冶炼分离升级改造一期项目,致力突破伴生萤石资源高效率回收和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越来越多包钢产品以“绿色身份”走向国际市场。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包头钢铁集团以数字化、智能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进绿色发展。七秩荣光的老包钢正抖擞精神向新而生,在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焕发新彩。

编辑:王蒙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388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