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组织开展“六个行动”。而第六个行动就是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内蒙古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融合的核心地带。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涵盖黄河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和大窑文化以及“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多元性。
当下,内蒙古正在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展示,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北疆文化更有知名度和吸引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内蒙古地区,长城与黄河5次拥抱,绘就了长城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其中需要更多人和研究机构去关注挖掘和提炼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中的精神密码。
内蒙古有着“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话,这也需要进一步通过艺术作品,生动地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内蒙古历史悠久,博物馆众多,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开放的大学”,顺着博物馆看草原,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同时内蒙古的博物馆也要走出去,走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别样的内蒙古。
……
文化需要传承,需要走出去,需要守正创新。通过演出、展览、推介会等不同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读懂内蒙古,也让北疆文化在全国持续出圈出彩。
正如能量转化为动量一样,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文化影响力并使其不断提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产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必将迸发北疆文化的“新”力量 。
历史和现代交融,继承和发展碰撞,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就要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输出更加“鲜活”、更加“灵动”的文化产品,让坚定的文化自信成为内蒙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