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
18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四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图为活动现场。
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在大兴安岭沿麓,全国现有黑土耕地约2.78亿亩。
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黑土地出现了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极大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我国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此,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旨在重点解决我国黑土地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调查方法标准各异、关联农业生产技术落地性不强、地上—地下协同增产机理不清等问题。
图为活动现场。
项目针对黑土地绿色生物功能产品不足,尤其是微生物菌剂功能单一、功效不强、生产成本高、标准化缺乏等问题,以精准筛选并优化功能微生物为主线,以黑土不同生态区域特征及典型栽培模式为核心,利用高通量分离筛选及鉴定技术,基于作物介导选择、代谢互养等策略,构建固碳促氮、溶磷解钾、抗逆促生、秸秆降解等根际高亲和型菌-藻复合菌群。
研讨会上,相关领导、专家分享了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揭示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研发出高效的产品以及可持续的技术和模式,实现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双赢。
据悉,此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牵头,其中课题四由内蒙古阿尔格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承担。(记者 张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