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31日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全国畜牧总站首次发布全国存栏采精种公牛名单,内蒙古714头种公牛入选。
据了解,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奶牛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组织开展种牛登记、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自主培育出一批遗传性能优异、精液品质稳定的种公牛,奶牛肉牛育种实力和供种能力显著提升。此次公布的3316头种公牛来源清晰,外貌等级达到特级、一级以上,生产性能达到种用标准。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强奶牛肉牛良种选育。目前,全区已有7个种公牛站,种公牛站数量居全国首位,采精种公牛存栏714头,冻精年生产能力1000万剂以上;全区拥有国家级牛核心育种场12家、自治区级牛核心育种场10家,牛核心育种场数量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区肉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CBI(中国肉牛选择指数)排名前100名中,内蒙古培育的种公牛有23头,数量居全国第一;肉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GCBI(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排名前100名中,内蒙古培育的种公牛有63头,数量居全国第一。荷斯坦种公牛GCPI(中国奶牛基因组选择性能指数)排名前100名中,内蒙古培育的种公牛有33头,数量居全国第一。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TPI(总性能指数)排名前100名中,内蒙古培育的种公牛有23头,数量居全国第二。
今年,内蒙古将继续开展种业振兴行动,支持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建设,开展规范统一的生产性能测定及遗传评估,稳步提升奶牛肉牛的生产性能,扩大核心种群规模。全年计划推广肉牛良种冻精550万剂,推广使用奶牛性控胚胎、性控冻精10万头以上,带动荷斯坦奶牛年平均单产突破10吨,肉牛良种化率稳定在95%以上。(记者 韩雪茹)